立法院長游錫堃出席《食農社會學》新書發表 呼籲「綠活臺灣」

游錫堃

▲圖說:立法院長游錫堃(前左一)出席《食農社會學》新書發表。(照片 / 開學文化)

《Google 新聞伙伴》,點這裡看 Google 新聞

記者 / 王先玲  報導

由開學文化所出版的《食農社會學:從生命與地方的角度出發(臺灣紀念版)》、《食農x實農:屬於臺灣人的食與農》,於19日舉辦新書講座暨記者會,邀請立法院長游錫堃、立委洪申翰及《食農x實農》作者之一張瑋琦針對食農教育,進行不同角度的對話與交流。游錫堃表示,有機農業過去並沒有明確規範與準則,因此商家甚至消費者皆無法做出有效的判斷。因而「有機同等性」就顯得非常重要,簽署的國家間就代表擁有「雙邊有機同等性」,雙方能夠以有機的名義在對方國進行販售。臺灣目前與六個國家有簽署了此項協議,對臺灣有機農業來說是很大的一步。

今年(2022年)四月因《食農教育法》三讀通過,社會對於食農教育有了更多的關切與討論。對於食農領域背後所延伸的問題,除了永續有機農業、全球化下的飲食觀察、在地化實踐、都市與農村的交流、飲食文化等等,在全球天氣暖化帶來的糧食危機,及地緣政治帶來的高度政治風險,都已經是世界各國非常關切的議題。

游錫堃過去創辦的仰山文教基金會,長期以來致力於田園生活的實踐,呼籲要「綠活臺灣」、「立有機法、造有機村」,除了基本的永續生活概念,更強調復育跟減少破壞,甚至可以透過自己動手做來增加對食物的認知,進而產生連結甚至是對土地的共感,「食衣住行育樂,都要綠色」。

長年深入研究食農領域、目前任職於國立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副教授的張瑋琦,強調「食農教育法」之所以重要,是因為飲食充斥著每日的生活,消費者身為實踐主體,必須對所選擇的東西具備相關的知識。而食農教育法的推廣,其目的之一也是培養大眾成為具有食農素養的公民。但在政策推動上,中央與地方實踐也有改善空間。偏遠與資源較為不足的學校,營養午餐為了遵守「三章一Q」原則,需要和學校地緣關係較遠的產地來做食材的訂購,中央廚房的一致性不但影響了原有共餐的傳統,也直接增加了食物里程。食農教育法的精神與實際落實,仍需要各界持續不斷的討論與革新。

立委洪申翰則強調若食安規範無法依時依地去做調整,則有極高機率會造成上下不同步的窘境。他也呼應張瑋琦的觀點,認為在營養午餐議題上,全民應關注政府如何做到「健康、平等、在地食農文化關懷帶入」,避免讓齊頭式的統一做法,犧牲了各地的飲食文化多樣性。

食農教育法的推動,除了技術上的稽核,也強調社會對於食品安全與食物的認知。讓民眾的生活與桌上食物的關係重新連結,同時也具有分辨與選擇的知識。培養公民的素養,進而在消費時能有所本。而這個法案是否需要調整、在執行面上是否存在落差,都需要全民的關注及討論,才能促使這個議題不斷的落實及延伸。

637884
Total views : 643303
Your IP Address : 18.119.139.50
Server Time : 2024-04-25


新學員註冊舊學員登入新舊師投課行事曆